|
天 牛 |
天牛的生活史,卵、幼蟲、蛹、成蟲,屬於完全變態昆蟲。分類於鞘翅目,天牛科。本科全世界約20000種以上,台灣已知289屬 782種。
俗稱「天牛」分太古天牛科、細天牛科和天牛科。以天牛科最多,下分6個亞科,為天牛亞科、鋸天牛亞科、偽鍬形天牛亞科、粗天牛亞科、黑天牛亞科、花天牛亞科、細短翅天牛亞科。 台灣的天牛,體形最大如大衛天牛,體長達76mm,最小的體長僅3mm,一般認為天牛是農作物的害蟲,幼蟲蛀食植物木質部,卵孵化幼蟲後即蛀入樹幹,最初在樹皮下取食,漸大會鑽入木質部,但有些種類只在樹皮層生活。幼蟲於樹幹裡會在樹皮掘一開口作為通氣孔,並向外推出排泄物和木屑。老熟幼蟲開始築蛹室,兩端以木屑堵塞化蛹,蛹期約10-20天。羽化後的成蟲僅10多天或1- 2個月壽命,少數能在蛹室冬。 本科皆植食性,成蟲以啃木質纖維、花粉、嫩葉、樹汁或果實,有些以菌類為食。 天牛的防禦機制有下面幾種,如:偽裝與保護色融入環境中,體色鮮豔的警戒色,以尖硬有刺、磨擦聲音或分泌有毒難聞的液體等行為。 天牛棲息環境及食性因種類不同,出現季節也不一樣,有些偏愛陽光喜歡訪花,有些喜歡陰雨、晨昏或夜晚出現,有些出現於寒冷的冬季。不過大半的天牛在春季發生,以夏季達到最高峰,而冬季或特殊環境的種類則較不容易被發現。 (以上從網路資料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