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本頁    

突眼蝗 Erianthella formosana (Shiraki, 1910) 

突眼蝗 Erianthella formosana

↑突眼蝗  (雄)                                       

(葉斑枝蝗科)  體長約18 - 35 mm,大型,雌、雄異色,雄蟲體色綠色具金屬光澤,雌蟲褐色,複眼橢圓,黑褐色,兩眼間有錐狀突起,上翅細長褐色,末端具白斑,後腳較長,腿節粗大。雄蟲體型較小腹末端膨大。雌蟲褐色, 末端尖,體型較大。

本種俗稱 蜢、短角蝗突眼蝗、凸眼蝗等,普遍紀錄於低、中海拔300-1000公尺山區,成蟲4-10月出現,若蟲全年可見,常見於草叢 ,頭部如馬頭狀,又樣像外星人讓人印象深刻。

本種舊稱短角蝗科Eumastacidae  / 突眼蝗 ,目前已更新為葉斑枝蝗科 Chorotypidae,中名 / 短角蝗 Erianthella formosana,本科1屬3種,為

詹氏小烏蜢 Erianthella chani
短角蝗 Erianthella formosana
林氏小烏蜢 Erianthella lini

另2種,型態不明。

其他:1141104、

短角蝗 Erianthella formosana

↑突眼蝗 ,上雌下雄, 體型差異很多。

短角蝗

↑突眼蝗(雄),褐色型,翅膀窄而狹長,近端部有灰白色的斑塊。  25mm

Erianthella formosana

↑突眼蝗,雄,綠色型,全身具金屬光澤。

突眼蝗(雄)

↑突眼蝗(雄),兩眼間有一個錐狀突起。 

突眼蝗雌

↑突眼蝗 ,雌蟲都是褐色腹部較膨大,末端尖。

Erianthella formosana

↑突眼蝗(上雄下雌) ,雄蟲體長只有雌蟲的二分之一。

短角蝗

↑突眼蝗,逆光攝影。 

↑突眼蝗,雄,若蟲,身體漸轉為綠色。

↑突眼蝗,雄,終齡若蟲,翅膀已達腹背基部

雄蟲交配器

↑突眼蝗,雄蟲,交配器,具寬大的尾鋏。

突眼蝗雌若蟲

↑突眼蝗,若蟲,身體側扁,斑型像木片。

↑突眼蝗,若蟲。

↑突眼蝗,若蟲。 

突眼蝗若蟲

↑突眼蝗,若蟲。

蜢科

↑突眼蝗,早齡若蟲,拍下來的色調和肌理也很壯觀。

隨環境改變顏色

↑突眼蝗,在環境中隱身。

突眼蝗臉譜

↑突眼蝗,臉譜很有特色。

 

其他:週六還是下雨天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1+1等於2,
努力就會成功,這些是知識,
其實没有多大的意義,因為少了一個覺知。
同樣2顆種子一粒種在貧瘠土地,一粒種在肥沃土壤,
結果必定不同,1+1也不等於2,
在物質的世界或許它是正確的,
但生命有精神的特質,心靈世界無法用尺做量化,
只有當下的覺知才能看到實質的光和能量。
因果是定律,而緣起緣滅是覺知。(2025/11/8 寫於大溪)

 

 

             

 

 


回總選單


本頁建製2004年10月24日     更新2025/11/08         網頁、攝影:嘎嘎           版權說明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