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年10月|2025年8月|2025年3月|2025年2月|
這裡紀錄嘎嘎自2025年8月以前的工作日誌。


只要拍過,我便永遠記得你,
往事像倒帶的影片不斷映現腦海,
悲傷漸漸淡去,
再來的都是友善的,
感恩!所有的相遇。

拍照越來越隨興而自由,
不需要設定目標,有什麼拍什麼,
早一點出門可以避免塞車,也不急著回家,
我常在超商打電腦,把當天的照片整理到嘎網,
太晚了便在超商用餐,在馬路邊過夜。

悠遊於山林中,每一隻小蟲子都是偶遇,
拍到牠便是緣分,
山是牠們的棲所,拍完便離開不便再打擾。
祝福所有的生命,
都有自己的歸屬,平安自在。


最近迷上車泊,帶了足夠吃三天的糧食上高速公路,
本想近一點雪山到谷關路線,到了100K太慢切到外側線道,
便直直走國道3號,臨時改到清境走中横。
也好,海拔高大熱天避暑更好。
昨晚睡在山上,海拔近3000公尺的高山夜拍,
顯然我的胆量越來越大了!
珍惜每一種相遇

没想到在一次山行中相遇,
網路查不到完全符合特徵的照片,
真正的身份也許只有牠自己最清楚了!
夜晚一顆星閃爍著亮眼的光芒,
那是2兆個星系裡的一個星球,
知不知道它是誰有時候没有什麼意義,
那只不過在滿足一種好奇心的需求罷了!

樹大招風,樹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有自己選擇的空間和自我成長的機制。
有人喜歡嘎網有人嘲笑嘎網,都是正常的,
但若愛嘲諷又不得不依賴嘎網查資料的人,這種人可悲。
路是走出來的,往哪裡走都是路。
現在大半時間都在山上拍照,白天或晚上,搬離網址是在公告嘎網非學術性質,
單純是個人的成長紀錄,一個人管理上萬筆資料錯誤本來就很正常,没有必要感到可恥。

歲月的河
生命的樹
一片葉子隨風飃落
隨緣不強求

小時候時間被媽媽支配,
上學活動被老師規定,
上班自由被老闆限制,
結婚後日子被老婆綁住,
退休了身體被老天爺困住,
是誰控制了我們的自由。
有一天,夢中醒來終於明白,
原來,
没有人可以遮蔽你的眼睛,
没有人可以摀住你的耳朵,
没有人可以制止你的呼吸,
没有人可以限制你的飲食,
没有人可以管理你的身體,
没有人可以使喚你的意志,
你可以當自己的主人,
為什麼不能海濶天空自由遨遊。

在檔案裡找到一張18年前的照片,
之前好友許建德提供照片給嘎網,
没想到為了查一隻盲椿,
才發現這隻稀有樹蜂藏在硬碟裡,
終於重見天日。
驗證這句話:凡走過必留痕跡。

夢裡認識很多朋友,一般都是友善的,
也不知道自己是誰?夢醒回到現實世界,
我仍然不知道自己,每一天,
忙碌為誰,高興又為誰,悲傷又為誰。

從梨山下來,本想到太平山,但太晚收費站不給我進去,
只好往宜蘭方向開,天漸漸暗下來我必需找一個地方夜拍。
在一個轉彎的空地停下來,那裡很安全,
前方有山,後面有蘭陽溪,今晚夜拍在這裡。
總會有幾隻蛾,8點40分收拾器材,也許太熱全身是汗水,
此時最需要的是找到一個地方清理身體。
一路下坡,印象中會有一家超商可以補充水,
但没有,看到一個村莊,原來是松羅,
我在路邊停車,用一半的礦泉水洗臉擦拭身體。
清晨醒來,往河堤散步,遠眺我的車子,
原來停駐在這個漂亮的綠色草地旁,
附近有一條松羅步道多年前來過。
往步道的風景非常美麗,
邊開車邊用手機記錄我夢想中的大自然。
車泊的好處是可以不用安排行程,隨緣而行。(7月3日寫於松羅)

最近迷上車泊,帶了足夠吃三天的糧食上高速公路,
本想到大雪山和谷關,到了100K太慢切到外側線道,
便直直走國道3號,臨時改到清境走中横。
也好,海拔高大熱天避暑更好。
昨晚睡在山上,海拔近3000公尺的高山夜拍,
顯然我的胆量越來越大了!
中午從大溪出門,晚上便到大禹嶺,
因緣契合停車正是16年前我開鈴木2000休旅車的位置,
那晚好冷,冷到受不了,
在車上寫了一篇感性文,現在讀它有點無言。
換了一部休旅車,上山更有力勁,我的車泊之旅也更有經驗了。
早晨起來看到陽光,心中充滿無盡的喜悦。
同樣一天的時間呆在家裡打電腦,不如把時間耗在蔭涼的林下,
近中午停車瀑布旁的空地休息,與其說拍昆蟲不如說是消磨時間,
遠離塵囂,身體没病,心裡没事便是人生好境界。(7月1日寫於往梨山路上)

雨停了,收拾電腦桌上的雜亂,準備上山。
將陽台上的盆栽灌滿足够3天的水,行李擺放在門口,
就像遊牧遷移般的,嚮往寂靜的山林。
生命是一次又一次的輪迴,
心情是一次又一次的蜕變,
只為了活出自己的感覺。

昨晚發現一隻3mm的盲椿象,
身體有著鮮豔的黄和血紅的斑點,
從没見過如此出色的小蟲子。
感謝遇到一個年輕人,
所有一切都是緣分,人生就像一場夢,
夢醒了,從一世界再進入另一個世界。

有些人用財富去獲取快樂,
有些人不用分文便可從大自然中得到快樂,
本質上都是一種感受,
那麼快樂的本質是什麼呢?

24年來一個人獨行山林紀錄了台灣的昆蟲影像,
現在才驚覺維護、修訂遠比當初建置網站辛苦,
期盼訪客支持。
匯款帳號:第一銀行 / 代號 007
帳號: 29168202331 戶名: 林義祥

曾經著魔般的迷上風景攝影,
半夜一個人來到山上的墳墓拍照,
遠方是龜山島,像似一場夢,
我們同時擁有兩個舞台,
一個真實、一個虛幻,
它們同時存在並不相違背。 2025/05/12

叉帶棉紅椿象
Dysdercus decussatus
(星椿科) 體長15-17mm,頭部及前胸背板紅色,
前翅具白色帶紋呈交叉狀,小楯板及膜質翅黑色,
本屬6種,常見寄主山芙蓉,喜歡群聚,
若蟲、成蟲皆吸食寄主植物之莖汁為食。
人的專長不可能無限延伸,
嘎網做不到每一個領域都有最佳的水平,
除非是全能的神。任何公司產品都有特定的喜愛者,
没有真正的好或不好。嘎網使用民間的私有空間,
而非公家機構,經費來自訪客的支持,
歡迎提供意見和協助,
但對喜愛在公開場合的批判者,請止步! 2025/05/09

維護網站沒有捷徑,
只有一 條路就是不斷的檢視和修訂,
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找到一種香大蚊屬的
蓬萊香大蚊 Styringomyia formosana,
該種由中國劉大鴨在個人網誌的鑑定,
感到開心! 025/05/05

本屬目前台灣名錄沒有,拍攝於蘭嶼,
擬伊蛛
Pseudicius decemnotatus 於新加坡有紀錄,
雌、雄斑型各異,
台灣目前沒有此筆資料。

有時候覺得人活著為什麼要那麼努力。
本以為嘎網會有10 0 0人支持使用者付費,結果只有65人次匯款。
我不會寄望金額多少,但卻很在意使用者對本站的支持狀況,
也許大家已習慣免費使用網站,這樣的結果也許可以理解。
檢視智邦提供的網站流量表:
嘎網每日總人次約5160-12589人(4月30日最高),
每日首頁(驚奇山行)人次約185-334人(4月29日最高),
每日網站流量約4278.94MB-5189.41MB(5月1日最高)
(後記) 嘎網不是公有也非營利企業,
限於人力要關站,則引發眾人關注,
要持續運作就要有人力和資金。
我也知道開放型網路没有強制付費的權利。
想到當初許下的夢想,
現在網站做大了竟會是這樣的結果。
訪客一個月30元可以幫助很多人,
但有人反問:
我沒有權利要求人家付費,
應該莫忘初衷

我愛台灣,我不在乎這塊土地的大小,
即使道路坎坷不平,我也要向前邁進,
自然、自由、自在,是我的信仰。

莫恩普雷尼克蛛
Platnickina mneon
用了一整天的時間鑑定這種蜘蛛,放在檔案15年了,
確定是莫恩普雷尼克蛛,數年後也許又有新的見解,
所以一切都是暫時的,不要太執著。

整理檔案發現一張照片,那一天晚上在天祥合流露營區,水聲從溪谷的林間傳過來,
以為是螽斯的鳴叫,再看是二隻,原來是中華糙頸螽的鏡中像,背景有一個人走過來。
這個畫面常在夢裡出現,此時頭髮已蒼白,感嘆歲月如梭,人生如夢似幻。

生命的喜悅來自於自己努力的經驗過程,
我愛台灣,我崇尚自然、自由和自在。

黑腹虎頭蜂
Vespa basalis
最近在夜晚點燈時,燈布飛過來幾隻黑腹虎頭蜂,
後來越聚越多,不知道這種行為是什麼?
因為某種氣味或尋找食物聚集?牠們有趨光行為嗎?
又大又黑的虎頭蜂讓我心生恐懼,不敢碰,
一直到要收攤了,只好先關燈再將燈布讓它掉落地面,
但黑腹虎頭蜂仍不肯離開。真奇怪! (2025/04/23)

蕨螟亞科 Musotima
instrumentalis
今天最開心的事,在維基百科找到一張照片,
文中敍述:Musotima instrumentalis是螟蛾科的一種蛾類。
Charles Swinhoe於 1894 年描述了它。
分佈在印度梅加拉亞邦和台灣。
網址搬到智邦,gogle就搜不到嘎網的照片了,
以前有的壓力似乎都消失了,默默的做,
做到什麼程度隨緣,感謝訪客護持。 2025/04/12

旋目裳蛾 Spirama
retorta
網路是人類共有的資源,知識共享,
文化是一群相處在一起人的共同行為,
有幸做為一個人類,除了私有利益外,
其他應盡可能分享出去,不需私藏。

在檔案裡又找到22年前一張照片,
現在透過Al很容易辨識,
未來AI會更進步,只要拍清楚並掌握到要領,
初步鑑定不會困難。

斑菱頭蛛
Bianor maculatus
早上醒來宇宙間總會傳給你一些訊息,
告訴你今天該做什麼事。
今早發現這隻蜘蛛是斑菱頭蛛,
太好了!答案不急著知道,能拍到比較重要。

棉花嶼之旅,翻出舊照片,
看到帶隊沈錦豐老師,他於2024年11月離世,
這張照片拍攝於2009年10月,
右邊坐在岩石上的就是沈錦豐,
回憶過往令人懷念不捨。

赭小內斑舟蛾 Peridea
graeseri tayal
華嚴經:「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萬物皆有靈性,
這些蛾們超出我們的想象,
自然造化渾然天成。

樹大招風,樹是大自然的一份子,
有自己選擇的空間和自我成長的機制。
有人喜歡嘎網,有人嘲笑嘎網,都是正常的,
但若愛嘲諷又不得不依賴嘎網查資料的人,這種人可悲。
路是走出來的,往哪裡走都是路。
現在大半時間都在山上拍照,白天或晚上,
搬離網址基本上是在宣示:嘎網單純是個人的成長紀錄,
一個人管理上萬筆資料錯誤本來就很正常,没有必要感到可恥。

網址搬到智邦,gogle就不容易搜到嘎網的連結,
以前有的壓力似乎都消失了,默默的做,
做到什麼程度隨緣。

夢中開車到海邊一個陡峭的山坡,
延著山徑走,樹林間露出的海面波光粼粼,
不知為什麼來這裡?
只想看看風景或拍拍蟲子,但什麼都没有。
夢醒,窗外的陽光燦爛,
每一天都在2個世界之間游走,
究竟哪一個才是真實的呢?

看到長足虻就拍,累積數百張照片後,
從觀察中漸漸理出一些頭絮,
一隻白斑不一樣的毛瘤長足虻,
即使對這種鑑定没有保握,
但我們的生態攝影仍是樂此不疲。(8/29)
|